黄艳龙,中建钢构天津有限公司焊工。多年来,他在车间一线积累焊接实战经验,研究焊接技术金岭速配,为企业及行业焊接工艺参数沉淀了重要技术数据。今年黄艳龙被授予天津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。
黄艳龙进行焊接作业金岭速配。 张皓 摄
作为中建钢构天津有限公司最年轻的技术骨干,黄艳龙凭借精湛技艺与创新思维,不断突破技术瓶颈,推动车间生产效率与智能化水平持续跃升。
从初入职场的青涩学徒到市级劳模金岭速配,黄艳龙始终坚守焊接一线。他用心打磨每一道焊缝,以科技赋能传统工艺,让冰冷的钢铁在焊枪下绽放出绚丽火花。
2020年入职中建钢构天津有限公司后,黄艳龙迅速崭露头角:在葫芦岛核电项目吊车梁制作中,通过反复调整焊接位置与姿势,实现单条焊缝无接口一次成型,效率提升20%;在第七届广东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,他以机器人焊接项目的冠军成绩斩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,更是在23岁摘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。这些荣誉的背后,是他对焊接机器人技术的深度钻研——通过无数次试验沉淀关键工艺参数,让冰冷的机械臂在钢结构上“绣”出精准纹路。
黄艳龙以青年人的拼劲和闯劲,牵头组建青年技术创新小组,他深耕焊接工艺参数研究,通过上千次试验沉淀出精准工艺参数,构建起企业首个焊接工艺数据库,在哈锅塞尔维亚项目关键构件制造中,创新采用“分段定位焊+整体退火”工艺,将大型箱型构件变形量控制在2毫米以内。他率先将视觉识别系统引入焊接机器人操作,自主开发出“三维扫描+自适应路径规划”程序,使机器人在国家金融信息大厦项目中的复杂节点焊接合格率达99.6%,他发明的“焊缝质量AI诊断系统”,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将质量检测效率提升3倍,相关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。
他通过“理论授课+实操演练+竞赛检验”三位一体培养模式,使新员工技能达标周期缩短40%,更推动车间青年焊工团队在省市级赛事中斩获12项荣誉。
“我就想向师傅证明,我们‘00后’一样也能干出个样子!”从焊接班一路走来,黄艳龙用自己的行动证明,只要坚持不懈,只要用汗水辛勤灌溉,任何梦想都可以在热土发芽。
(天津工人报记者孙祎 通讯员张皓)金岭速配
启泰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